中国锂电企业占领海外高地,匈牙利吸引宁德、比亚迪、亿纬数百亿投资

锂电作者:华夏时报 01-02 10:48
[导读]

  2023年,从锂离子电池到电池原材料,越来越多的锂电企业正在加速海外建厂,深入参与欧洲、美国等市场的当地供应链。  渗透率相对较低,市场前景广阔的海外市场充满吸引力。锂电产业全面出海,布局全球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共识。不过抢滩登陆并非易事,不论是高成本的投入还是愈发严格的贸易政策,都对企业出海提出了挑战。  中国锂电引领全球  锂电全产业链早年的积累已经转变为真金白银的产值,并在推动锂电出口中贡献了重要力量。&em

  2023年,从锂离子电池到电池原材料,越来越多的锂电企业正在加速海外建厂,深入参与欧洲、美国等市场的当地供应链。

  渗透率相对较低,市场前景广阔的海外市场充满吸引力。锂电产业全面出海,布局全球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共识。不过抢滩登陆并非易事,不论是高成本的投入还是愈发严格的贸易政策,都对企业出海提出了挑战。

  中国锂电引领全球

  锂电全产业链早年的积累已经转变为真金白银的产值,并在推动锂电出口中贡献了重要力量。

  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对《》记者表示,中国有全球最优的锂电上下游竞争优势,成熟的生产经验和完善的供应链配套;最优的成本及产品竞争力。中国锂电在全球产品中进步迭代最快,引领了行业发展。

  海关数据显示,今年前10个月,我国出口总值19.55万亿元,同比增长0.4%。其中,外贸“新三样”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出口表现十分突出。

  从今年前10个月的数据来看,美国、德国和韩国则是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的前三大市场,在出口额中的占比分别为20%、14.7%和12.5%。

  根据中国化学(601117)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,2023年1-10月我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额为541.94亿美元,2022年同期为397.21亿美元,同比增长36.4%;2023年1-10月我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数量为30.31亿个,2022年同期为31.89亿个。

  这背后是中国锂电池产业不断增长的产能实力。电子信息司数据显示,2023年1至10月,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765吉瓦时,同比增长31%。

  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,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呈高增长态势。2022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480吉瓦时,同比增长超110%。2023年前三季度,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445吉瓦时,同比增长35%。

  储能电池方面,2022年国内储能锂电池的出货量达到130吉瓦时,同比增长170.8%。2023年前三季度,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127吉瓦时,同比增长44%。

  产业规模的不断增长造就了万亿产值。从去年来看,包括正负极材料、隔膜、电解液等锂电一阶材料在内的行业总产值就已突破1.2万亿元。

  锂电出海乘风破浪

  数据显示,中国锂离子电池相关上市企业共有386家,其中,宁德时代(300750)、比亚迪(002594)、中创新航、国轩高科(002074)、亿纬锂能(300014)和欣旺达(300207)则是稳居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前十。

  2023年,这些中国电池企业存在的一个共同点则是“卷”出国门。加速出海,实现产品当地化成为当下的发展趋势。

  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不止是锂电池厂家,杉杉股份(600884)、华友钴业(603799)、恩捷股份(002812)等锂电材料商也纷纷宣布了海外建厂计划。出海对象包括匈牙利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等欧洲国家;美国、巴西等美洲国家;越南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。其中,匈牙利更是吸引到了宁德时代、比亚迪和亿纬锂能三家头部企业几百亿元的投资,旨在为当地整车厂商供货。

  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《》记者,锂电上下游企业出海应该是一个必然趋势。一是海外市场很大,二是很多锂矿等上游资源都在海外;另外相比产品出口,海外生产受到的反补贴、反倾销影响也会小一些。

  锂电上下游出海,主要是由于国内产能过剩。张金惠告诉《》记者:“走出去是选项,特别是欧洲市场,出海考虑更多的是目标客户的在地供应,上下游应该是链条相互绑定,供应链一起走出去。”

  2020年之后,中国电池成本快速下降。根据电子信息司数据,近期锂电池行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行,电芯、电池级锂盐均价分别较2023年初下降50%和60%。

  对于手握技术、产能、成本全产业链优势的中国企业来说,海外的广阔市场是一块掘金热土。不过挑战总是与机遇共同存在。在自由贸易的维度,海外的产品没有办法和中国竞争,中国的成本优势领先全球。这也引发了一些忌惮,比如美国《削减通胀法案》(IRA)、敏感外国实体(FEOC)都对中国企业做出了诸多限制。

  张金惠告诉记者,企业走出去第一要考虑的是政策法律风险,第二考虑的是客户,第三考虑的是成本。但全球的电动化不可逆,因此走出去当前只能往欧洲,东南亚走。而即使不走向北美,中国供应链的优势也可能会让美国最终选择从中国进口。

  值得注意的是,出海也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不管是建设周期还是成本,海外的环境都更为棘手。

  杉杉股份董事长郑驹在接受《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出国建厂的周期和国内完全不一样,审批流程更慢,整个周期更长。首先钱就要经过中国和欧洲两轮审批,更不论其他的境外投资备案、原材料和招工等方面。比如2023年的规划项目能在2024年投产的话,爬坡就得到2026-2027年了。

  张金惠直言,欧洲整个供应链配套还是很缓慢的。企业的难点在于要考虑目标客户及客户的需求量,还要重点考虑走出去的法律法规政策风险,成本比国内高是必然的。

  尽管面临压力,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的海外市场仍然代表着更好的收入。把握产业链优势的窗口,获得高增红利仍然是不少头部锂电企业的目标。多家机构研报显示,国轩高科、亿纬锂能等企业正在加速开拓海外市场,稳固推进出海进程,有望扩大海外影响力,提高全球市占率。
【声明】物流文视界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,物流文视界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。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联系小编邮箱:wuliuwenshijie@163.com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
相关文章